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9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913篇
海洋学   6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17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Qaidam bas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Key Development Area–Lanzhou-Xining Area,is a key region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Western Development,is a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Pilot Zone.The focus of  相似文献   
992.
生态资产供需平衡是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这里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申扎县草地退化数据,并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申扎县草地生态资产供需平衡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逐渐退化,申扎县生态资产供需逐渐失衡。从1989年到2008年人均生态需求增加了26.52hm2,人均生态供给减少了10.25hm2,生态需求逐渐超过生态供给,出现生态赤字,且生态资产缺口逐渐增大。严重的草地退化和生态资产供需失衡,给藏北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核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国霞  周夏飞  彭菲  周颖 《地理科学》2019,39(6):1008-1015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以及草地监测报告,对中国2015年森林、草地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进行核算。核算结果显示: 2015年中国生态破坏损失约为2.38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3%。其中,森林生态破坏损失约为2 437.5亿元,占全部生态破坏损失的10.2%;草地生态破坏损失约为3 112.1亿元,占比为13.1%;湿地生态破坏损失约为18 269.6亿元,占比76.7%。 中国生态破坏损失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区域空间差异大,青海、湖南、四川、黑龙江、内蒙古、江苏等省份的生态破坏损失都大于1 000亿元。中国生态破坏损失主要来自气候调节和水流动调节服务损失。2015年中国气候调节服务损失量为17 451.8亿元,占全部生态破坏损失的73.3%;水流动调节服务损失量为4 234.6亿元,占比为17.8%。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前广泛采用的以Browser/Server方式开发,GML为应用策略的三层体系结构的地理信息发布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是这种地理信息发布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这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防御模型的地理信息发布的安全防护框架。并且详细说明了这种安全防护框架的组成。  相似文献   
998.
Neoliberal policies of effort limitation and privatization have reduced commercial salmon and other fishing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to the coastal, predominantly Alaska Native, villages of southern Alaska. However, there are a variety of circumstances, including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current commercial fishery is prosecuted, that lead to surpluses of unharvested salmon, and potentially other species, available in certain areas. This paper will define the concept of “foregone harvests”, discuss the environmental and managerial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foregone harvests” and describe the possibilities such conditions cre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scale, local and community-based fisheries. Case studies of possible Huna Tlingit (Hoonah) and Kaigani Haida (Hydaburg) salmon fisheries will be presented. Alternative arrangements of salmon fisheries and institutions in southeast Alaska are presented through case studies of the villages of Yakutat and Metlakatla. These examples demonstrate how such fisheries could be built on local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as well as currently used subsistence technologies resulting in new economic opportunities compatible with local cultural patterns and interests and buttressing local identities and commitments.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影响花椒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资源和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因子,本文根据不同品种的花椒对气候生态条件要求的差异,分析遵义与花椒优生区(重庆江津)气候条件的异同,确定影响遵义市花椒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利用Arc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遵义市种植花椒进行气候生态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九叶青花椒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我市西部和北部海拔在900米以下地区种植,区内热量条件充足,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相对小;次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我市中部和东南部等海拔为600米到1000米地区,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增大,为25%-40%之间;不适宜区分布在习水、大娄山脉等海拔在1000米到1100米以上的区域,花椒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较大,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选择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以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时期为6月(生长旺盛期)和8月(暴发高峰期)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富营养化条件下水葫芦的生长及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以揭示水葫芦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水葫芦的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叶柄数、叶柄宽、叶片数、叶长、叶宽、匍匐茎数和分株速率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性状参数在暴发高峰期均略高于生长旺盛期;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茎生物量高于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水葫芦生物量的分配以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和茎叶比等)因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征;水体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硝态氮、氨氮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与水葫芦的茎生物量、叶宽、匍匐茎数和分株速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长、株高、叶生物量比和茎叶比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水葫芦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在0.009~0.792之间,叶重比的可塑性指数最大,根冠比最小,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下的可塑性指数最大.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水葫芦通过外部形态结构调节和生物量的配比关系,产生了有利于其入侵和存活的较强的表型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